Thursday, December 07, 2017

電影《It》轉大人原比小丑更可怕



電影 <牠it> ,四顆星推薦
看驚悚片寫心得,就像中秋吃月餅要配茶。

這不是一個恐怖小丑的故事,是個告別童年轉大人的故事

貝芙莉的爸爸性侵她,亨利的爸爸暴力虐待他,艾迪的媽媽過分保護只想把他鎖在家。
這還只是在家裡,到了學校,一群霸凌者,隨時把你逼到角落拿小刀割開你的肚皮

表面單純平靜的小鎮,下水道裡頭住著一個怪物IT,小丑形貌,出沒在下水道,以恐懼為食,每隔27年會出沒,大開殺戒。

電影一開始,一群小男孩們討論「成年禮要幹嘛」(通過什麼樣的儀式,我們才會「成年」呢?)
隨著情節發展,每當要深入虎穴時,總有一個角色會說「現在是暑假,是暑假,我們是小孩,應該要去玩,不應該涉入這些」
反覆暗示,這場冒險,不僅僅是與怪物的對決,更是與童年的告別(通過什麼樣的儀式,我們才會「成年」呢?)

喔親愛的,很抱歉,從此之後,你再也沒有暑假
轉大人的過程,是殘酷且甜蜜

殘酷在於,要直視恐懼、做出選擇,承擔後果(註一)
甜蜜在於,你第一次發現,吻的力量、愛情的力量,友誼的力量,自己的力量。

/少女/

一干男孩中唯一的少女,總是最勇敢的那一個。12歲13歲間,男生通常還是「小孩」,女生通常已初窺成人世界的規則與殘暴(尤其是成年男性感興趣的少女) 

這類的少女(被迫)周旋於男孩與男人之間,呈現一種兩面性。
她冷靜、酷、勇於採取行動。在男孩眼中,她每次出場都是光彩奪目的慢動作,但在成年男人的手上,她纖細易碎可以被折斷。她的冷靜、酷、勇於採取行動,可能招致更大的傷害與報復。

我個人最喜歡的兩個場景,都跟貝芙莉有關

第一個是貝芙莉拯救了ㄧ干因爲錢不夠而在藥局裡手足無措的男孩,魅力慧黠的她,拎著衛生棉條加上偷來的ㄧ包菸回家,狹長陰暗的走廊上遇到她爸。

突然間,貝芙莉全身僵硬,動彈不得,眼神黯淡低垂僵硬,這絕對是暴力被害者遇上加害人的反應。

一個鏡頭,說完一切。

第二個,貝芙莉在浴室裡被鮮血狂噴了一身,整間浴室都給鮮血染紅。她尖叫向爸爸求救,爸爸進門,卻看不到血,只看到正常的浴室。

所幸貝芙莉ㄧ眾男孩朋友,都看的到,他們一起幫忙把鮮血浴室洗淨。

恐怖的,是隨時出沒的小丑
最恐怖的,是他人看不到你所見,因此沒人能救你

/告別童年/
亨利弒父,貝芙莉反擊獸父,比爾射殺親弟弟(小丑所假扮),真正告別了童年。

童年,不是豆苗長大「慢慢脫落」豆瓣,比較像是砸雞蛋,啪的一聲,那秒鐘,殼破卵黃流滿地,瞬間長大。(像是玉嬌龍發現她武功早已勝過師父碧眼狐狸那一刻)

對決自己的恐懼之後,我們才真正長大。
(生理上或心理上),揮劍斬斷與父母的期待/臍帶,我們方可稱作「成年」

/恐怖與日常/
電影大量啟用名不見經傳的演員,編劇在恐怖小丑和日常垃圾對話中,取得完美平衡,不像「看電影」,比較像是旁觀一個真實發生的美國小鎮故事。

推薦。

註一:按造這個定義,台灣多少檯面上的人活到七十歲了,還沒「成年」
#欸不是說好不要得罪人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