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9, 2010

實心胸罩 Bombshell Bra by Victoria's Secret

Victoria's Secret -Bombshell Bra



猶記得當年台灣一窩蜂流行魔術胸罩水餃墊的時候,我曾經想過「幹嘛這麼麻煩啊,直接
戴兩個殼在胸前不就好了」事實證明我是個有內衣時尚預言力的馬。

Victoria's  Secret新上市的這款Bombshell-Miraculous push-up bra號稱可以立刻提升兩個罩杯等級因為它根本就是, 呃,實心的。 (外表有D罩杯但是實際內容量只有A,所以上圖這位小公主的實際身材模樣大約跟孫燕姿差不多)

男士們,水餃墊常常讓你們有上當之感嗎?那麼準備好迎接真正的詐騙集團吧。

 p.s  有使用者表示“ 不建議任何b罩杯以上的女士穿著” ,“不建議在工作場合穿著,除非你在hooters (感謝指正)上班”

Wednesday, July 28, 2010

誰來我家?

剛剛按了一下誰來我家

來拜訪的人都是一些青春可愛的少年少女耶

難道是魏琬玲的學生?

Architecture of Dance (New York City Ballet)


NYCB-Architecture of Dance
Architecture of Dance 是這一季NYCB紐約市立芭蕾New York City ballet的演出。請來西班牙建築師 Santiago Calatrava作舞台設計,延請七個編舞家推出七支新的芭蕾舞作。每支新作配上兩支Balanchine的作品。每場節目都是兩支舊作加上一支新作。

今夏我去了兩場,分別是Christopher WheeldonPeter Martins的作品。

看完之後,心裡一直在琢磨,到底要從何切入(我是不會寫出「舞蹈如何與建築對話」這種陳腔濫調)。舞蹈與建築兩者俱與「空間」緊密相關,建築定義空間,而舞者在空間裡頭再賦予其新的意義--一個空蕩蕩的舞台放上一個舞者,就有了內外、前後、左右、上下---舞者既是空間的定義者,也是流動的創造者。

放到時間軸上來談,若把時間拉長個五十年,這其間建築的起落消蝕是一齣舞蹈,則現在每一棟建築都是一個舞蹈動作的凝視。舞是用動作寫詩--長短句、強弱、節奏、快慢---是肢體為音符組成的詩句,而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形於外,意於內」
每個建築與舞蹈都有其特殊的外在形狀高、瘦、尖、矮、寬、扁但是外形不一定與它的內在精神相同,比如說某動作看起來是一個現代舞的跳鑰,但裡頭肌肉的使用呼吸的方式可能是非常東方武術的,這是舞蹈迷人之處,不知建築可否有類似例子,例如,一棟建築外表看起來是minimalism但是其實是禪的美學?

回到舞蹈作品本身,我自有一次偶然在Fall For Dance看過Wheeldon的作品之後一直對他念念不忘,他編舞的流暢度之高,毫無澀滯,整支舞如潑墨畫般暢快淋漓。

這回Estancia取材自敘事詩,講述一個城市男孩到了鄉下農場愛上當地姑娘,女孩一看始正眼也不瞧他,城市男孩於是努力馴服了最狂傲的野馬證明他的男子氣概,最終贏得姑娘芳心。整個故事發生在兩次日出之間(也就是24小時啦),只能說阿根廷人互許終生的速度相當快啊

Wheeldon不愧是我最喜歡的編舞家之一,當舞者扮作馬群從舞台側衝出來的時候,我可是眉開眼笑(我好容易被取悅啊,看到馬就很開心)野馬衝撞、奔騰、馴服、逃脫的動作質感都處理的不錯,帶有一些些特意搞笑之感(說不定wheeldon很認真只是我想太多?不過觀眾們都樂呵呵啊)
Wheeldon 與舞者排練中

星光底下互訴衷曲那段舞蹈可稱雅俗共賞,雅者,可以放在Lincoln Center的舞台上優美動人,俗者,可以拿去參加「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電視機前的觀眾一樣會大聲讚好。

Balanchine的兩支作品,第一支的舞者穿的像東森幼幼台的水果家族,四個鮮豔亮麗的,百無聊賴我坐在台下開始指認「紫色葡萄姊姊,黃色香蕉姊姊,綠色小黃瓜哥哥,紅色草莓姊姊」,不得不提,草莓姊姊的技巧相當不錯,ballenchine的東西大抵如此,精巧工整,對稱精緻,偶有突破但總在框框裡頭。

第二支作品是芭蕾技巧練習大全,所有在芭蕾課上會用到的練習全部組起來,乘上百分之一百的精準度與技巧難度,就等於這一支作品。至於我的心得呢,除了「有點無聊」之外大概就是想重新投胎看看下輩子有沒有可能把芭蕾學好吧。

不是說Architecture of Dance? 建築呢?建築在哪裡?不止你我,這個問題想必千千萬萬的觀眾都問過,於是New York City Ballet乾脆把答案寫在節目冊上:

問:這次你與著名建築師Calatrava合作,但是你的舞台上並沒有任何建築或舞台設計,只有一幅畫,可以請你談談這個決定嗎?

就是這張水彩畫
Wheeldon:我有一次去到Calatrava的工作室看到他的水彩畫覺得很棒,因此與他商量為這支舞創作一幅畫。

我個人是覺得畫還不賴,夜空中的星星到了晚上還會亮起來,至於專門來看建築的觀眾是否失望那就不得而知了。

圖片來自 New York City Ballet

Architecture of Dance II

Prodigal Son /Mirage/ Western Symphony

第二場Architecture of Dance是衝著NYCB的Ballet Master Peter Martins去的,正好阿杜也在紐約,於是想當然爾的我被拖著一起去。

New York Times比喻這一系列「兩舊夾一新」的節目安排是三明治--首尾兩支Balanchine舞作夾一支Peter Matins的新編作。好吃三明治的前提是好的麵包配上美味餡料,重點是雙方味道要搭配才行。 今晚演出對我而言像上好法式麵包夾了日式鮭魚片,最後抹上草莓醬,三方食材都挺體面,但並不是一個普通人會沒事點來吃的組合。


I. Mirage by Peter Martins
Mirage大概是整個Architecture of Dance中最亮眼的舞台設計,一個白色貝殼狀的大拱門,看起來像是由鳥類的肋骨組成的。大約長得像這樣,當然是簡單很多的版本。

                                       
在舞蹈段落中間這份肋骨會升起來、翻轉、旋轉與落下,從拱門合成一個圓,再翻轉過後緩緩打開。每次它轉動的時候那輕微的喀喀聲總讓我屛息以待,但也讓我提心吊膽深怕它掉下來把舞者砸成肉餅(Calatrava:「掉下來?你太小看我了吧,別忘了俺是幹什麼吃的!(菸)」)只能說我平常恐怖片看太多了,總處處提防著(不可能發生)的意外。

Calatrava的手繪草圖
舞蹈本身素淨、輕盈、高雅,呼應鳥肋骨的意象,舞者們肢體翩翩如蝶,動作設計上頭也與舞台設計相配合,個人最喜歡某一段pas de deux(法語/雙人舞)最終尾,男舞者把女舞者舉起來,她纖細腳尖直指天頂,這一秒,鳥肋骨也從中心展開,自圓變成兩瓣弧形,美的令人捨不得眨眼。大有金石為開天地動容之感。其餘的部分大抵是中規中矩,利用對稱和重複的舞蹈語彙(phrase)組成,有點像是新穎一點的Balanchine。


II. Prodigal Son by George Balanchine
 源自於聖經故事,講述一個年輕人遠離家鄉冒險,散盡家財受到女妖誘惑與之交歡,男主角醒來之後驚覺自己身無分文,雙腳已殘,只好爬著回鄉,落魄而歸乞求父親的原諒
1929年Balanchine首次用芭蕾舞來詮釋這個故事,這也成為他的第一支重要作品(通常會跟1928年的阿波羅Apollo相提並論)

看完Prodigal Son領悟Balanchine在芭蕾舞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不是沒來由的(之前都採取一種「喔我知道你很重要啦所以呢」的不認真態度) 女角的肢體動作活生生就是妖,而且是煙視媚行的女妖。

妖?妖有什麼奇怪?在這個群魔亂舞的年代我們看習慣了扭臀擺腰裸體春光,有時候揉揉眼睛搞不清楚方才在電視上出現的是最新名模還是哪個蜘蛛精(又)投胎成人。

女妖征服男主角
但,這是芭蕾舞。誇張的扭臀露乳是不被允許的,Balanchine的動作編排硬是了得,比如說,女角倒著走路進退場(大法師再現?),比如說,男主角把頭栽到女主角兩腿之間用頸部把她高高頂起,女妖也就這麼安穩的跨騎在他頭上。比如說,女妖站在男生的膝蓋上單腳平衡再緩緩滑到小腿。
嘍囉妖怪們
各式各樣不可思議的動作讓觀眾驚呼「天啊,這不是人類作的到的吧!」對的,她不是人,她是會把水手吃乾抹淨的女妖,她手下八隻嘍囉妖怪一個接一個把綁在柱子上頭的男主角剝到只剩內褲,赤裸裸展現色即是空,呃,不是,是大膽創新的舞蹈表現。

Balanchine的確成功的傳達妖的意境,而這作品完成於1929年,可以想像當時的觀眾有多麼吃驚,比起來後世許多作品都顯得俗不可耐。



III.Western Symphony by George Balanchine
 若以一個字來形容的話那就是: 囧。

紅磨坊與斷背山
這支舞是Balanchine融合芭蕾以及西部牛仔文化的作品,算是代表他對美國冒險精神致敬。芭蕾伶娜穿著黑色大腿絲襪,男舞者穿戴牛仔帽,大約是紅磨坊加上斷背山,看的我都想要大喊「駕!駕」

運用芭蕾來展現土風舞的樂趣想必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那為什麼不直接跳土風舞就好了呢?沿著這個路徑下去我們大概就會開始討論藝術中的雅俗之別,何謂雅(high arts, 小眾的,精緻的,曲高和寡的)何謂俗?(low arts, 大眾的,庶民的),以及雅與俗之間如果可以融合的話會生出什麼樣的新品種來。這個已經討論千年的問題就留待我讀博士的時候再說吧….。自我來到紐約,Balanchine的作品大概看了有十來次,雖不喜歡他的東西,卻也不得不承認他的確是開啟了芭蕾舞的新紀元。

George Balanchine

謝幕時照樣是謝個沒完沒了,首席舞者、編舞者、作曲者、演奏家、全體舞者、首席舞者再一次、編舞者再一次、作曲者再一次、第三輪準備獻花…若沒鼓掌鼓到雙手泛紅是不會結束的。

阿杜一面用力鼓掌,一面在我耳旁邊說「等一下Balanchine要出來啦」
我說「哈哈對啊,他等一下就會浮在半空中飄出來」

不過說真的,「Balanchine在你後面,而且他非常火大」這個才應該是我寫完此文的報應吧…。

Calatrava 作品圖片來自 這裡 以及NYCB
Prodigal Son圖片來自這裡
Western Symphony圖片來自New York Times
Geogre Balanchine肖像來自 這裡

Tuesday, July 27, 2010

尋找新地方

this is a blog testing
尋找新的部落格落腳處
簡直就像找新家一樣困難

Wednesday, July 21, 2010

Architecture of Dance (New York City Ballet)


Architecture of Dance 是這一季NYCB紐約市立芭蕾New York City ballet的演出。請來西班牙建築師 Santiago Calatrava作舞台設計,延請七個編舞家推出七支新的芭蕾舞作。每支新作配上兩支Balanchine的作品。每場節目都是兩支舊作加上一支新作。


 今夏我去了兩場,分別是Christopher WheeldonPeter Martins的作品。





 


看完之後,心裡一直在琢磨,到底要從何切入(我是不會寫出「舞蹈如何與建築對話」這種陳腔濫調)。舞蹈與建築兩者俱與「空間」緊密相關,建築定義空間,而舞者在空間裡頭再賦予其新的意義--一個空蕩蕩的舞台放上一個舞者,就有了內外、前後、左右、上下---舞者既是空間的定義者,也是流動的創造者。


  放到時間軸上來談,若把時間拉長個五十年,這其間建築的起落消蝕是一齣舞蹈,則現在每一棟建築都是一個舞蹈動作的凝視。舞是用動作寫詩--長短句、強弱、節奏、快慢---是肢體為音符組成的詩句,而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形於外,意於內」


每個建築與舞蹈都有其特殊的外在形狀高、瘦、尖、矮、寬、扁但是外形不一定與它的內在精神相同,比如說某動作看起來是一個現代舞的跳鑰,但裡頭肌肉的使用呼吸的方式可能是非常東方武術的,這是舞蹈迷人之處,不知建築可否有類似例子,例如,一棟建築外表看起來是minimalism但是其實是禪的美學?


 回到舞蹈作品本身,我自有一次偶然在Fall For Dance看過Wheeldon的作品之後一直對他念念不忘,他編舞的流暢度之高,毫無澀滯,整支舞如潑墨畫般暢快淋漓。


 這回Estancia取材自敘事詩,講述一個城市男孩到了鄉下農場愛上當地姑娘,女孩一看始正眼也不瞧他,城市男孩於是努力馴服了最狂傲的野馬證明他的男子氣概,最終贏得姑娘芳心。整個故事發生在兩次日出之間(也就是24小時啦),只能說阿根廷人互許終生的速度相當快啊


  Wheeldon不愧是我最喜歡的編舞家之一,當舞者扮作馬群從舞台側衝出來的時候,我可是眉開眼笑(我好容易被取悅啊,看到馬就很開心)野馬衝撞、奔騰、馴服、逃脫的動作質感都處理的不錯,帶有一些些特意搞笑之感(說不定wheeldon很認真只是我想太多?不過觀眾們都樂呵呵啊)


星光底下互訴衷曲那段舞蹈可稱雅俗共賞,雅者,可以放在Lincoln Center的舞台上優美動人,俗者,可以拿去參加「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電視機前的觀眾一樣會大聲讚好。


  Balanchine的兩支作品,第一支的舞者穿的像東森幼幼台的水果家族,四個鮮豔亮麗的,百無聊賴我坐在台下開始指認「紫色葡萄姊姊,黃色香蕉姊姊,綠色小黃瓜哥哥,紅色草莓姊姊」,不得不提,草莓姊姊的技巧相當不錯,ballenchine的東西大抵如此,精巧工整,對稱精緻,偶有突破但總在框框裡頭。


第二支作品是芭蕾技巧練習大全,所有在芭蕾課上會用到的練習全部組起來,乘上百分之一百的精準度與技巧難度,就等於這一支作品。至於我的心得呢,除了「有點無聊」之外大概就是想重新投胎看看下輩子有沒有可能把芭蕾學好吧。


 不是說Architecture of Dance? 建築呢?建築在哪裡?不止你我,這個問題想必千千萬萬的觀眾都問過,於是New York City Ballet乾脆把答案寫在節目冊上:


 問:這次你與著名建築師Calatrava合作,但是你的舞台上並沒有任何建築或舞台設計,只有一幅畫,可以請你談談這個決定嗎?


Wheeldon:我有一次去到Calatrava的工作室看到他的水彩畫覺得很棒,因此與他商量為這支舞創作一幅畫。




 我個人是覺得畫還不賴,夜空中的星星到了晚上還會亮起來,至於專門來看建築的觀眾是否失望那就不得而知了。

Sunday, July 18, 2010

《電影》阿娘--死了也要父權



韓國2006年恐怖片 《阿娘》,由宋允兒主演。

劇情簡介:
四個大學同窗齊聚在其中一個人的結婚大典上頭,
負責婚攝的那一位在錄像中看到女鬼,緊接著
這四人一一離奇死亡,負責調查的秀英(宋允兒)
以及她的年輕搭檔發現這一切都與十年前鹽村發生
的案件有關.....(好老梗的劇情介紹啊)

一句話描述( pitch line )
雙瞳 加上 鬼影
前半段眾人死因和雙瞳頗像
後半段女鬼復仇的動機根本就是鬼影翻版




以下有劇情,請斟酌跳過

好吧我真的受夠了這個(父權)世界的
鬼片劇情模式,十個女鬼裡頭有九個曾經
遭受強暴,剩下那一個她的胎兒被殺(或
被活生生取出、被吃掉、被獻祭),因此
她們滿懷冤屈披著長髮化成鬼來索命。
女性的角色總跟性跟繁衍脫不了關係,彷彿
這就是她們存在的目的,就算變成鬼也逃不
了這個父權架構 ,實在太可哀(所以女鬼
一定要頭髮飄飄長裙搖搖,不然就不是「女
」鬼喔) 活著報仇總是不可能,一定要化作
鬼之後才能伸張正義,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沮
喪的社會倒影。

以往電影中描述的性侵受害者往往是柔弱無
助的,近年來電影在各個議題上都勇於提供
不同視角,唯獨在性侵劇情上頭變本加厲,
理論上應該要描述看似柔弱的女性也有反擊
的能力(活著反擊,活著!容我特別強調)
結果編劇大人們偏偏反其道而行,強調看起來
堅強能自衛的女性也是會被強暴的....
(這什麼鬼!這什麼鬼!)

單戀女主角的基眼睜睜看著女主角被糟蹋
(還錄下來?!)之後十年內不斷的受到內
心煎熬一步步幫她復仇,最後懷愧自盡。

當他回到小村質問當年承辦此案的警長,
警長的回答絕對是近幾年所有劇情片裡頭
最令人髮指的對白

「為什麼殺了她?』
「我也沒辦法...因為她懷孕了啊」

村內的女孩被外地人糟蹋,你身為一個警長
不查案不追究,反而因為她懷孕而痛下殺手。
下一招是啥?剝光遊街還是浸豬籠?

放眼天下,沒有比這個更令我毛骨悚然的
的劇情邏輯了,性侵受害者不斷受到懲罰,
加害者總是可以逍遙法外娶妻生子(或者,
至少可以逍遙十年)

劇情設計女警探秀英與鹽村女孩敏貞兩人都
曾遭受不幸,在敏貞沈冤昭雪後,秀英夢到
敏貞,兩人身穿潔白衣裙相視而笑,這段
可稱溫馨。(但該不會是又要來那套白衣裙
等於回到純潔的老梗吧..)


劇末,那位當年侵害女警探的色狼終於
現身,竟然是女鬼敏貞代為復仇,秀英是一個
有能力有智慧的警察耶,安排她一腳踢開門把
他繩之以法很困難嗎?

『女性無法活著伸張正義,一切等到妳死了再說。』
這部電影的主旨於是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