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15, 2013

不鼓勵夢想的台灣教育

這回的作文主軸是“父母對我的期許”以及“我對自己的期許”,從李安的故事出發,讓國中年紀的孩子們抒發一下他們對於自己的期待。

讀了五十多篇文章,看了五十多個夢想被扼殺。孩子夢想要成為演員、攝影師、設計師、藝術家、運動選手,而父母清一色都選擇會計師、律師、醫生。這似乎是世界共通的現象,但台灣的孩子們在十幾歲就妥協了,十四歲的孩子就會說「還是有一個鐵飯碗比較好」「希望我長大有穩定工作」 台灣的環境不鼓勵冒險,不鼓勵夢想,但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冒險和夢想,世間所有偉大的發明要如何誕生?

夢想不一定可以成真,但全部孩子都選擇妥協,豈不是太可惜了,希望可以看到一篇文章堅定的闡述自己的夢想並且得到父母的支持,可惜目前還沒看到。

以下是學生們的文章:

「從小父母告訴我要好好讀書才能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也許是以前小時候太窮了,他們覺得錢最重要,我也有一點視錢如命」

 「爸爸媽媽希望我成為一個會計師,我想當一個設計師或是藝術家,我不想要逼自己作一個我不擅長的工作」

「父母希望我當醫生或是律師,這樣穩定可以賺大錢,可是我喜歡畫畫,後來我決定折衷當美術老師,因為是鐵飯碗」

「父母曾經期許我當一個音樂家,花了大把錢財讓我接觸音樂,後來她們說“你可以當老師啊,或是當股市操盤手也不錯」

「我想當攝影師,幫別人把幸福用相機化為永恆,但媽媽希望我可以有高級學歷跟高級薪水的工作」

「我想當建築師,但是阿姨說是一個很艱苦的道路,要讀很多書。說的好像地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