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3, 2017

即興舞蹈大會第二季


接觸即興,是感知,是不間斷的選擇,是敞開自己,是活在當下
每一秒,都得選擇,跟,或是不跟?

素未謀面的人,初見面就即興舞蹈,倒是生平第一次。這過程,整個把現代人際關係倒轉走一遍,不從寒暄對話開始,直接身體接觸,下了場才開始聊背景工作,像是補課。
          因為不認識,一開始內心各種驚奇
       「咦? 怎麼動力走這裡」「哇,這裡你可以從這個角 度走?」
        「靠,這肩關節太穩了吧」
           下場之後的閒聊,成為謎底揭曉的過程。
         (喔,原來是街舞底,難怪,難怪。)
           (喔,原來你練過這些,難怪,難怪。)

          「那麼,某某演出你怎麼看?」
         (嗯,我也猜你會喜歡。)

            「那麼,某某編舞家呢?」
           (唔,我懂你說的,但我倒沒有這樣想過。)


 與屏妤、蔣昕認識多年,熟悉彼此的身體動作套路,內心是「啊哈,我就知道你想接旋轉」「我也知道你猜我要轉圈,我偏不轉」,或「我就知道你要來這招」「哼哼我也知道你猜到了,來吧」
像小說<迷霧之子>中燃燒天金的鎔金術師,能瞥見未來,你看見對方種種選擇中最有可能的那一種,對方也看見了你的選擇。我預知她要騰空,那我滾地。她心知她若騰空,我要滾地,電光石火那一秒,她也改滾地,於是一起,於是同時。

兵不厭詐,這是即興,嘿嘿。


我向來動作快,思緒更快停不下來,生活中要花很大力氣排除多餘思緒。動作是脫韁野馬,思緒是翻飛的雲。總要到下半場,動作與思緒才能慢慢合一。上半場還用腦子判斷跟,或是不跟? 到了下半場,思緒漸漸安靜下來,此時的選擇不再是用腦,而全部交給身體,身體想跟,那就去吧。

進入了某種水銀似的狀態,無分內外,身腦心合一,均質而同一,水銀瀉地,純然反映動力之走向,對方給我什麼,我全然接受。

上半場各種驚奇,下半場,偶爾起了頑皮和較勁之心 ,「肩關節穩?倒要看看你腳步如何」「欸,勾膝蓋? 要去哪? 好!跟到底」,較勁之心一起,不免各種招數試探對方,畢竟不熟,點到即止,簡直是葉問對宮寶森。


即興是選擇,而剪輯即興舞蹈的影片,是重新審視一遍當時的選擇。
人生難得有機會,可以坐下來審視自己的選擇,而且用大螢幕看,有種人生跑馬燈之感。

第一遍,總是盯著自己
第二遍,看別人的選擇
第三遍,看自己的選擇,給別人帶來什麼影響

33分鐘,剪成3分半,兩整天
(當然並非分分秒都坐在螢幕前,我依舊行走、喝茶、吃飯。兩整天,指的是我時時刻刻想,到底哪些該留,那些該捨,哪些可以前後調動,不著痕跡。)

我在找什麼?自己也不大確定。有時,我找那個「同時」的時刻,那些散佈在一百二十分鐘裡頭,偶然出現,像鯨魚浮出水面,可遇而不可求的時刻,四個人同時沉,三個人同時轉,兩個人同時飛,剛好,我們都在那一秒,做出一模一樣的決定。

我也找那些「逸散」的時刻,動力乍洩,無以為繼,我們分開。不知道幾小節之後,才能又相會,全然地未知。不確定(你我是否會再產生聯繫)但又篤定(你我就若這樣分開,沒關係)。不確定又篤定,相反又相容,可比愛情,可比太極。

跟,或不跟?

跟,或不跟?


「假如我們勇敢的採取行動,與他人發生深刻的聯繫,我們的人生便成為一部巨著」(紀實與虛構,王安憶)

但我們太聰明,因此我們懦弱,我們躲在文字和語言的背後
我們滔滔不絕,我們裹足不前。

即興的時候,短暫地從語言和文字掙脫。
墜落的時候,被接住
猶豫的時候,被接受
成年之後,能如此盡情遊戲,是一種幸福

OISTAT總部在台灣,台灣是世界的一部分

「台灣人口有多少?」「兩千三百萬」
「人口才兩千三百萬,有這麼多精彩的劇場設計,這麼豐沛的劇場能量?  」
「繼捷克、荷蘭之後,OISTAT把選擇把總部遷到台北? 台灣人好猛喔。哈哈」
當我們跟外國人講述OISTAT總部在台北時,得到的反應,多半是這類。

但,當我們跟台灣人解釋OISTAT總部在台灣時,通常會是;
「喔喔所以你們是台灣分部」
「不是,是總部」
「喔喔所以你們是台灣分部」
「不是,是總部」
「那你們總部在哪」 
「在你面前」(我是在演瓊瑤嗎)(我的爾康你在哪)_

更爽直的台灣人,會脫口而出「怎麼可能,你們是台灣人耶」

一年、兩年、三年。同樣的情境不斷出現,我開始問自己
「為什麼?為什麼聽到總部在台灣,外國同行一臉稀鬆平常,但是台灣人的反應都是懷疑加上不可置信?」

我們都太習慣「不被看見」,太習慣「以渴望的眼光注視西方」

是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需要努力「走出去」。
是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常常被擋在門外。

慢慢地,我們忘記,我們也是「國際」的一份子,沒有我們,「國際」終將缺一角。
被排擠到底,慢慢也開始假設自己不屬於「他們那一圈」,也開始拿著尺東量西量,怕自己人不夠格、不夠亮、不夠跟別人一較長短。
#其實台灣劇場設計頗強好嗎 #只是沒錢而已 #誰許你說出來的

我們常談「國際接軌」,但接軌、接軌談了老半天,真要接軌(鬼),你有請示過鍾馗嗎? 

「國際」不是窗戶外面的世界,
「國際」是魚缸裡的水,我們都是水裡的魚。

等長大、等畢業、等準備好,等著走別人畫好的路
等經濟好了再來發展文化
等經濟好了再來發展體育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我懂,我也是這樣被澆灌長大的。

問題是,這世界,明明不是這樣運作。
總有人先點火,然後有人往前推一步,再往前推一步,
藝術的積累,文明的積累,都是這樣來的。
累積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典範轉移。

Don't Wait Until They tell you you are ready,
(我從PeterDinklage借來的詞)(噓不要告訴他)
與其裹足不前,焦慮我們「還」不夠大、不夠快,不夠好
把時間省下來,去想怎麼樣讓我們更好、更快。

不要等,完美的時機永遠不會來
因為ˋ,眼下就是最完美的時機
There is no right moment
This is the right moment 

台灣人,不需要「走入」國際,我們已然國際。

最後,還是要吼一聲
正港台灣人,我們扛國際組織總部


圖片:OISTAT世界會員大會 |總部報告
#偶爾也有靠氣質取勝的時候
#通常都靠氣勢


千千萬萬個房思琪們,以及你與我



1. 男孩子,一定要看。
成長的過程中,哪一個女孩沒有被諄諄告誡「要保護自己」的,請舉手
成長的過程中,哪一個男孩有被耳提面命「不要隨意碰觸別人身體」「不要強暴別人」的,請舉手。
一個比你強壯的動物,鐵了心要打破你撕裂你讓你流血, 請問,你要怎麼「保護自己」?

讀完房思琪,我一度懷疑男孩們讀本書,是否無法體會。
但轉念一想,男孩們才應該要讀,

讀完我希望你懂得,這個世界對於性暴力加害者多麼寬容,對於受害者多麼殘忍。
整個社會都在告訴女孩,你要小心、你要保護自己,你身上若發生任何事情都是你的錯

你的錯
你的錯
你的錯
老師說你是最好的學生,老師愛你的方式騙說幫你補習,然後強姦你
「噓,這是我們的秘密不要跟爸媽說」

你說不要不要不要,對方撕開你的衣服你的身體,疼痛滿地都是血

還是你的錯

所以,房思琪在日記寫下「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

「社會對於性的禁忌多麼好用,強暴一個女生,全世界都覺得是她的錯,連她自己都覺得是她的錯」
「讓一個小女孩對你死心塌地的方便方式,就是奸污她」---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書沒在手邊,語句也許有誤請見諒)

讀完我希望,男孩你能夠辨識,
日常生活中散落一地「開玩笑」「戲謔式」的語句,有多麼令人痛恨

「鮑鮑換包包」
「價格談不攏吧」
「不會保護自己,怪我囉」
「自己喝醉被上活該」

然後,下一次又有這類語句出現,
你會出手
所以我不用出手

你會出手
所以房思琪們不必躲在衣櫃裡哭一整夜。


2. 我們需要停止要求女孩「保護自己」
我們需要開始談「不要強暴別人、不要強暴別人、不要強暴別人」
所有教室裏頭,老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掀裙子拉內衣肩帶把女生逼到牆角的「遊戲」
都暗示著女性的身體,是一種獵物。

我記得,年長的女老師(現在回想起來頂多50幾歲),跟我們一干女孩說
「男生這個年紀開始對女生好奇,妳們衣服要穿好,不要跟男孩打鬧,男生開玩笑忍耐一下」
因為「男孩開始對女孩好奇」,所以女孩的行為必須被規訓,必須「把衣服穿好」「忍耐一下」

如果我有時光機,我一定回去呼她一巴掌。

3 林奕含的成長經驗,與我有些重疊。
我當然不是「漂亮寶貝」(天啊我超恨這四個字)那型的,她是精緻塘瓷,我是素坯陶土
我與她,可以共同倒出的字彙大約是「聰明」「會念書」「喜歡文學」

從她的文字讀辨識同類的氣味,因此,我懂她的選擇,如果是我,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因為能理解,所以格外傷心

回想我的成長經驗,只要身邊的人懷抱一絲惡意,也許我也是房思琪
一個女孩的遭遇,竟然要靠身邊的人不懷惡意
這不是碰運氣是什麼? 

世間的惡意(尤其對少女的惡意),如涼水一般隨處可得
遠比你想見的,常見很多。

4 給還沒讀過房思琪的人
讀過,才算見過世界的背面

5. 給已經讀過房思琪一書的人
有些人走了,有些人活下來,比如你我。
我們有義務當怡婷、當伊紋。






(以下文字是寫在我初拿到書,林奕含輕生之前,因為具體的收錄了我的第一印象,也收在這裏)
I can’t  I can’t, 我覺得疼痛
才讀到第二十四頁。

讀過林奕含之前的文章,看過她的訪問

因此,
書頁上「改編自真人真事」七個字
不是寫在紙上
是針刺在肌膚上
一粒粒血珠,立體的,小小的,血珠組成虛線,虛線組成字

每一個字都疼痛,每。一。個。字
關於性作為一種暴力
語言作為一種誘姦和哄騙
自尊縫上了受害者的嘴

「在一棟高雄豪廈裡,作者可以寫出下妻物語那樣的洛可可洋娃娃少女,迷霧森林的純潔儀式,但其實是將強姦這件事在時光中慢速地展演。那個強姦成了少女在現代古堡裡的鬼故事」
—駱以軍

駱以軍,大叔之姿,超愛描寫少女,
寫得再好,
身為少女的滋味,他一秒都未曾體驗過

少女是脆弱、少女是無知、少女是殘酷、少女是碰運氣長大,
通常得以毫髮無傷長大的,都是運氣好(比如我)

這故事,實在是離我的生命經驗太近了。

如同有人在我背後砸破了整面落地玻璃窗,
措不及防,晶瑩碎玻璃刺進肉裡,滿滿的
傷口在背,看不見
想挑出玻璃渣只得又挖又抓,
挖掉一塊血肉,玻璃越挖越深。
鮮血直流,疼痛。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值得讀。

通常寫書或寫電影,都寫我推薦的作品。
但這本,我沒把握,我有勇氣讀完

#家裡有女兒的這是恐怖故事

#最恐怖的是你知道這是真人真事改編

Dunkirk 敦克爾克大行動


圖| 敦克爾克四帥 (對這我自己取的)
左至右

Fionn Whitehead,Jack Lowden,Tom Glynn-Carney, Harry Styles 



「幹的好」「我們只是活下來而已」
「這就夠了」
很少看戰爭片的我,為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進了電影院 #諾蘭必看
沒有斷肢殘臂,血漿四濺。果然是最適合我的戰爭片
短心得,一句話說完「導演好、選角好、音樂好」,三強鼎立。

無雷長心得,開始。

一、你好帥,你是誰?
英國式的美,英國式的帥氣。整部電影根本是英國式美學的展現,演員的長相氣質均是。
駕船的金髮少年,髮線俐落,下巴的線條如米開朗基羅筆下的雕像。長在亞洲都會的我,終於懂了一些什麼,我想「原來Nautica等品牌的由來是這樣,航海少年真的會這樣穿」,時尚,都是從生活風格開始,不在那個時空環境,要模仿那般穿著,未免多餘。
  
 是的,這是一個與電影完全無關的心得
二、選擇
人被捲入戰爭,可說身不由己。但戰場上每一秒,都是選擇。
要不要下船艙?要不要挺身而出?要不要冒險?要不要犧牲?為了誰犧牲?

三、平實原是殘酷

戰爭,縮到個人層面,不過就是努力活下去。沒有英雄、沒有奇蹟,每秒每日每夜,努力,活下去。
戰爭裡沒有英雄,英雄都來自「戰爭電影」,不是戰爭本身。
正因鏡頭平實跟著角色每秒的選擇,更顯戰爭之殘酷,像刀子畫到臉上來。

「若無其實是最好的報復」不知為何想起陳奕迅歌裡這句詞。電影平實平靜的描寫,更顯戰爭恐怖。敦克爾克「成功」的撤退了三十三萬人,意味著有接近七萬人沒有撤出。

四 、Tom Hardy 你都演過蝙蝠俠的班恩了,你不要以為整部電影帶著飛行員的氧氣面罩。我就認不出你來。

#你面罩一戴上全世界都認得你

總之,推薦。
請看IMAX  (雖然我看的是普通數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