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3, 2017

OISTAT總部在台灣,台灣是世界的一部分

「台灣人口有多少?」「兩千三百萬」
「人口才兩千三百萬,有這麼多精彩的劇場設計,這麼豐沛的劇場能量?  」
「繼捷克、荷蘭之後,OISTAT把選擇把總部遷到台北? 台灣人好猛喔。哈哈」
當我們跟外國人講述OISTAT總部在台北時,得到的反應,多半是這類。

但,當我們跟台灣人解釋OISTAT總部在台灣時,通常會是;
「喔喔所以你們是台灣分部」
「不是,是總部」
「喔喔所以你們是台灣分部」
「不是,是總部」
「那你們總部在哪」 
「在你面前」(我是在演瓊瑤嗎)(我的爾康你在哪)_

更爽直的台灣人,會脫口而出「怎麼可能,你們是台灣人耶」

一年、兩年、三年。同樣的情境不斷出現,我開始問自己
「為什麼?為什麼聽到總部在台灣,外國同行一臉稀鬆平常,但是台灣人的反應都是懷疑加上不可置信?」

我們都太習慣「不被看見」,太習慣「以渴望的眼光注視西方」

是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需要努力「走出去」。
是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常常被擋在門外。

慢慢地,我們忘記,我們也是「國際」的一份子,沒有我們,「國際」終將缺一角。
被排擠到底,慢慢也開始假設自己不屬於「他們那一圈」,也開始拿著尺東量西量,怕自己人不夠格、不夠亮、不夠跟別人一較長短。
#其實台灣劇場設計頗強好嗎 #只是沒錢而已 #誰許你說出來的

我們常談「國際接軌」,但接軌、接軌談了老半天,真要接軌(鬼),你有請示過鍾馗嗎? 

「國際」不是窗戶外面的世界,
「國際」是魚缸裡的水,我們都是水裡的魚。

等長大、等畢業、等準備好,等著走別人畫好的路
等經濟好了再來發展文化
等經濟好了再來發展體育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我懂,我也是這樣被澆灌長大的。

問題是,這世界,明明不是這樣運作。
總有人先點火,然後有人往前推一步,再往前推一步,
藝術的積累,文明的積累,都是這樣來的。
累積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典範轉移。

Don't Wait Until They tell you you are ready,
(我從PeterDinklage借來的詞)(噓不要告訴他)
與其裹足不前,焦慮我們「還」不夠大、不夠快,不夠好
把時間省下來,去想怎麼樣讓我們更好、更快。

不要等,完美的時機永遠不會來
因為ˋ,眼下就是最完美的時機
There is no right moment
This is the right moment 

台灣人,不需要「走入」國際,我們已然國際。

最後,還是要吼一聲
正港台灣人,我們扛國際組織總部


圖片:OISTAT世界會員大會 |總部報告
#偶爾也有靠氣質取勝的時候
#通常都靠氣勢


No comments: